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,唇腭裂修复术患儿的月龄日趋减小,但因患儿喂养困难,营养情况较差,个体抵抗力弱。因此,适当的术中护理更为重要。
护理一:体位的摆放
患儿小,唇腭裂修复术时间长,体位的摆放很重要。既要注意循环系统的功能,又要保证呼吸道通畅,还要充分地显露术野。因此,正确地摆放手术体位,对术野的显露及患儿术后的早期恢复都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唇腭裂手术均需仰卧位并头后仰,肩下垫一软垫,头两侧用沙袋固定,下颌与胸骨成水平线,同时用约束带固定好患儿,确保患儿的安全。应密切注意呼吸系统的变化,确保气管插管不脱出,保持呼吸道通畅,并随时提醒麻醉医师在管理呼吸道的同时防止压迫患儿胸部。定时按摩受压部位,以保证局部的血液循环。
护理二:环境温度的保持
小儿体表面积较大,皮下脂肪较簿,血管丰富,易于散热,加上体温调节功能差,保温能力不足,体温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。当环境温度低,保温措施不够,加之术前禁食,热量摄入不足及麻醉期间每分钟通气量与体重之比之较高,术前皮肤消毒及身体暴露致热量的散发等,都可使体温下降,不仅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、流涕、使术后伤口糜烂、破溃甚至裂开,同时还可以并发其他疾病。因此术中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是非常重要的。由于唇腭裂手术医生需要的室内温度与患儿所需要的温度相差较大,唇腭裂修复术间难以调节两种温度。为保证患儿适宜的温度,我们使用变温毯放于患儿的手术床上,毯内有循环水流导管连接至变温水箱内,毯温设置在38℃~40℃,身上盖变温气毯,气毯温度设置在38℃~42℃,变温毯一直用至手术结束,维持患儿体温在36℃~37℃之间。
护理三:静脉的选择
患儿静脉较细且短,因喂养困难,营养情况较差,唇腭裂手术前6h禁食、禁水,因而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。血管充盈程度不理想,又因手术部位受限,不宜在头部及上肢静脉穿刺。我们多采用下肢大隐静脉,用小儿套管针进行穿刺并接上三通和延长管,既保证了唇腭裂修复术中给药方便,又不影响手术操作。
护理四:静脉输液通道的观察
由于患儿身体较短小,而手术部位决定麻醉医生只能处在患儿的下肢方向管理呼吸道,麻醉导管以及心电监护仪等各种导线也只能从患儿身体下方经过,以及唇腭裂修复术铺单等均可影响静脉穿刺部位的观察。因此,为观察方便,我们利用自制的支架支起无菌敷料及从患儿身上经过的各种导线、管道,避免身体受压,暴露静脉穿刺点,术中可随时观察静脉穿刺部位情况。这样既不影响手术铺单,又不影响麻醉医师管理呼吸道,还保证了静脉的畅通。
护理五:严格控制输液量
患儿对手术的耐受力低,抗感染能力差,循环和呼吸易受麻醉和手术创伤的干扰,尤其是婴儿期腭裂手术出血相对较多,对失血代偿能力差,应及时给予补液输血,但输血输液量过多容易引起心衰及肺水肿,过少易引起脱水和休克。因此,术中严格控制输血、输液量对唇腭裂修复术成功至关重要。输血宜采取等量或略超量的原则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根据患儿术前禁食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计算。低血糖危害脑细胞,使患儿术后不易苏醒,输入液体中应加入适量的糖。
护理六:防止皮肤损伤的方法
婴儿皮肤角质层较薄,易擦伤糜烂而导致细菌感染。手术中的消毒液及冲洗水可引起皮肤受损,电灼器使用不当可引起皮肤烧伤,手术器械可误伤面部皮肤。因此,皮肤护理十分重要。本组患儿均使用0.5%的洗必泰棉球清洗口腔,消毒面部皮肤。双眼涂金霉素眼膏并用无菌纱布覆盖,防止消毒液溅入眼内引起角膜、巩膜损伤。唇腭裂手术均需使用电灼器止血。使用单极电凝时,电流回路通过电极,电极板可发热,如电极板接触皮肤面积大,电流分散不会引起烧伤,而患儿肢体小,电极板接触面积小,易引起灼伤。因此,建议手术医生使用双极电凝止血,电流局限在电极间的组织上,电流通过两镊子头部(电极)上传递,故无需电极板,不会对皮肤产生损伤。另外唇腭裂修复术护士要及时收回手术器械,尽量做到用完一件收回一件,避免使用过的手术器械留置在患儿面部附近,以防止误伤面部皮肤。
护理七:唇腭裂修复术后处置应注意的问题
患儿面部皮肤娇嫩,唇裂患儿在封闭伤口时不宜使用胶布粘贴,应使用透气性能较好且对皮肤损伤小的纸质粘膏。术后应使用和气管导管管径相匹配的硅胶吸痰管抽吸气道分泌物,拔管前应充分吸除口腔内分泌物和积血,拔管后为保持呼吸道通畅,仍需用软吸痰管抽吸口腔内的积血和分泌物,尽量避免损伤创面。患儿烦躁、啼哭,可能由于缺氧,应及时予以纠正。